Sunday, October 19, 2014

港人治港

佔中、佔鐘,四圍佔。特首落台!

若今回真的落台,那麼從回歸至今十多年,將有两名特首落台,落了三分之二,太可怕了!或者,因為他們不是由「普選」選出,故不為港人信服。好了,由港人選的又如何?看看選出來那些甚麼泛民、人民力量等人,行為及成績有目共睹。

這是港人治港的「果」!其「因」,當然是矮仔多計那位偉人,來個港人治港、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你制我吾制,一國騎曬你两制。未到五十年,不變你都要變。港人治港,給你一個「親家两面」,大方又得體。不過,到時你就知!

两年多前寫過一篇blog,現在重看,唉!港人真不能治港?

全文連圖請往:
http://www.weshare.hk/madamebianca/articles/757930
港人治港          文章日期:2012年5月14日下午6:59

寫這篇疑似罵港人的文字,一定會被人「鬧爆」。這是忠言逆耳,港人再不反省,天國近矣!

Madam年逾半百,活在香港地四十多年,見過社會的興衰,除了未受過「日本仔」時代之外,可說見到香港的也不少。


1841年起,香港被英國人統治了百多年,從滿清政朝手中成為英國殖民地。初時的港人不多,只知道有得吃、有得做就可以了﹔後來內地移民來了,經濟也發展起來,由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洋鬼子就是管治著這片小土地。


  殖民地(虛線內)


  殖民地時期的區徽

港人不得「話事」,沒有甚麼選舉,管你民主不民主,能夠生活就可以了。沒有人說那時代不安定,「事頭婆」至少也讓你得到温飽。記得那時候港人常埋怨沒有國籍,英國當然不會給你英國國籍,中國雖要你叫她做「祖國」,但她也不會給你國籍,那時真不明白為何人們對國籍看得那麼重要。

英國國民(海外) 護照

  90年代前的

 回歸前的

港人,曾認為自己沒有國籍而感覺上被歧視,就拼命去尋求一個國籍,亦有「走夾吾抖」的移民他國,心怕自己「亞爺」會振壓,走為上著;亦有為取國籍去坐「移民監」,他們眼見原居地「有景」,又玩「回流」。

  歐盟後的正式英國護照

可悲!險些成為遊牧民族。

租約期滿,主權收回,成為特區,「國民海外護照」幾乎成為廢物,少數戀棧「英國」二字者則仍用之。中國給你護照也怕沒人要,惟有出個「特區護照」,雖仍沒有國籍,仍是附屬品(特區) ,勝在好使好用,一般市民也沒有再埋怨國籍問題,始終是「血濃於水」,有祖有根,貴為「强國」附屬品(特區) ,感覺地位也不俗。輸打贏要的港人!

找到生母,回歸生娘之家;老母對兒子好像特別愛惜,以往在富有人家長大的養子,正好為暴發的生母作為擠身上流社會的媒介,養子的社交網絡,正好給老母一道橋樑,因而好好利用之。

養子自小得養母嚴管厲教,忠於依賴,被管還好,自己管自己,無德又無能,生母熟識親子的本性,做個順水人情,給養子一個自主機會,來個「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背後雖說「支持」,心想:「看你們怎死!」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養子家屬要求:特首要跟市民一樣待遇才是對、警察亞頭要為他們認為錯的言詞向市民道歉、議員搞流會掟蕉擲鞋拉布辯論去搞對抗等等。

香港,終於變成非驢非馬的「特衰」。惡霸漸漸侵食弱民,還有35…………香港人充份地不能治港。





宋慶齡的故事

《宋美齡畫傳》一書,說了宋慶齡的故事。

1894
年,孫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見到了一歲多的宋慶齡,當時誰也沒料到這個可愛的女嬰竟會在21年后,不顧父母親的強烈反對,奔赴日本嫁給大她27歲的革命之父

宋慶齡,又名慶琳,英文名羅沙蒙德
(Rosamond) ,出生於上海市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宋嘉樹,母親倪桂珍。她的姐姐宋藹齡嫁了孔祥熙,妹妹宋美齡則是蔣介石的妻子;還有弟弟宋子文、子安和子良。
父親
是傳教士兼實業家,亦是孫中山的朋友和革命的同志。1908年與妹妹美齡負笈美國接受教育。1913年畢業後,重過孫中山,這是宋慶齡長成後首次會晤她所仰慕的革命家。當19149月宋靄齡回上海與孔祥熙結婚,宋慶齡就接替了孫中山的秘書的任務。1915年,宋慶齡特地為她和孫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徵求父母的同意,宋慶齡父母得悉後,堅決反對他們的婚姻。並把她禁閉於家中。10 月的一個夜晚,宋慶齡在女傭的幫助下,爬窗逃走,來到曰本。

宋嘉樹在女兒離家出走後,立即與妻子搭船追至曰本攔阻,但不得要領。孫中山將元配從澳門接到曰本辦好離婚的翌日,便在曰本友人莊吉家中舉行婚禮,在見證人和田瑞簽章後,當時
49歲的孫中山,就娶了22歲的宋慶齡。到場致賀的中國人只有少數幾人。
孫中山是革命家,年歲的差距顯然無法阻止兩個人急速成長的愛苗。

以《西行漫記》聞名的美國記者斯諾,曾在
30年代訪問宋慶齡是如何愛上孫先生的。她答道:「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而是出於敬仰。我偷跑出去協助他工作,是發自少女浪漫的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宋慶齡一連寫了好幾封信給仍在美國求學的妹妹宋美齡,信中熱情地述說她為孫中山工作的愉快與期待。

宋慶齡向斯諾回憶說:「我父親到了曰本,對孫博士大罵一頓,我父親想要解除婚約,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徵得雙親同意,但他未能如願,於是就和孫博士絕交,並與我脫離父女關係。」

莊吉女兒也曾回憶道:「宋嘉樹站在大門口,氣勢洶洶地吼道:我要見搶走我女兒的總理!莊吉夫婦很擔心出事,打算出去勸宋嘉樹。孫中山向他們說,這是他的事情,不讓他們出去。孫走到門口臺階上對宋嘉樹說道:請問,找我有什麼事?暴怒的宋嘉樹突然叭的一聲跪在地上說:我的不懂規矩的女兒,就託付給你了,請千萬多關照,然後磕了三個頭就走了。」

宋慶齡晚年時提及當初違抗父命與孫結婚,說:「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難過,心中十分沉痛。」宋氏夫婦阻婚未成後,仍送了一套古傢具和百子綢緞,給宋慶齡做嫁粧。曾為宋家姐妹作傳的美國作家露比亦認為:「宋嘉樹當了自己老朋友和同輩人的岳父而感到難堪,但他還是孫中山的老朋友,在政治上繼續和他共事。」


1922
年,陳炯明反叛,在逃亡時,宋慶齡不幸流產,從此不育。1925312曰,孫中山去世後,宋慶齡仍繼續孫先生的革命運動。

1981
5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9815292018分病逝於北京。

 


↑美國Wesleyan yearbook宋慶齡1912-1913的大學畢業照





↑1920年的宋慶齡




↑後期的宋慶齡在寓所前喂鴿子





↑1950
年,在世界範圍內開展了保衛世界和平簽名運動。這是宋慶齡和周恩來、郭沫若在簽名




↑1951
9月,宋慶齡在“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國際獎授獎儀式上




↑1956
10月,宋慶齡和毛澤東、周恩來、陳毅、張聞天在北京中南海



Saturday, October 18, 2014

日本籍的中山秘密夫人



12歲的大月薰

1897年,當時31歲的孫中山,正流亡日本,有說他藏匿在一位和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商人家中,認識了商人的女兒大月薰而相愛起來。亦有傳說他在橫濱華僑恩炳臣先生的家中,而大月熏因家中失火,全家寄住在孫中山橫濱寓所的二樓因而相識;還有說是11歲的大月薰打翻花瓶,水流落樓下的孫中山的寓所,大月薰到孫中山的寓所謝罪而两人認識了。當時大月薰是橫濱女高的學生,後來孫中山向其父提親,其父生氣的拒絕了,因為這個女孩太年輕;四年後再向大月薰直接求婚,兩人就在橫濱以簡單的儀式舉行了婚禮。不久,孫中山獨自前往東南亞及美國,在1905年回到日本看「妻子」, 大月薰還在1906年誕下女兒,取名為文子,后改為富美子。但孫中山在女兒出生之前就因事離開日本,從此再也沒有回去。富美子出生後,立刻被送去做人家的養女,她自己則是在昭和
30年,從當時住在櫪木縣的生母大月薰那兒知道真正的身世。

以上未有經孫家証實的傳說,流存已久。更有話孫中山在美國的親友們也曾說,孫中山在日本有一個女兒,但不知其姓名,是一個日本籍女子所生的。這位東洋夫人的名字叫大月薰, 在她死以前,曾留下錄音帶和口述紀錄。

秘密後來被日本的久保田教授證實,因為他在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等地做研究時,發現了錄音帶,錄音帶出現的一個人名字「溫炳臣」,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專家都會知道,溫炳臣是孫中山的同志,而且是少數清楚孫中山在橫濱所有行動的人之一。

日本《讀賣新聞》在2009曾報道,富美子在接受《讀賣新聞》記者訪問說: 我從母親那兒知道自己是孫文先生的女兒,但因為顧慮到孫文家族的立場,因此沒有公開。」

直到現在,應該沒有中國文獻証實和正式記載此事,而有這個故事的流出,也許是有它的原因,不過,國父的風流,亦可見一斑。


Thursday, October 16, 2014

革命紅顏


孫中山有位革命戰友及紅顏知己陳粹芬,在孫家的祖譜裏被認為孫中山之妾侍。





陳粹芬原籍福建廈門同安,父親是位郎中,五口通商時父親隨廈門商人來到香港,
1873年,她在香港新界屯門出生;原名香菱,又名瑞芬,排行第四,常被稱「陳四姑」。


1891
年,19歲的陳粹芬在屯門基督教堂(美國紀慎會),由陳少白介紹她與孫中山相識。初次相見,孫中山即向她表示推翻清朝的思想。陳粹芬深為孫中山的豪言壯語所感動,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便立志參加革命。不久,兩人便在香港屯門附近的紅樓租屋而居,策劃反清工作。


陳粹芬追隨孫中山,足跡遍及曰本、新加坡及馬來亞一帶,常常替革命同志洗衣做飯,傳遞革命密函,甚至從事運送軍火等危險的地下工作。孫中山在曰本流亡期間作為孫中山的聯絡員,掩護革命同志,在孫中山周圍待了十幾年。直至
1912離開了孫中山。


跟孫中山分手後,陳粹芬在孫中山長兄孫眉的家生活。
早年隨孫中山從事反清革命活動時,結識一些庇能華僑,於是在1914年,陳粹芬去南洋庇能,與商人陸文輝合股開設橡膠園,一直被尊稱為「孫夫人」 或「孫太太」。1925312曰,孫中山逝世,陳粹芬在南洋設壇遙祭7天。「九一八」事變後,在1931年,孫科請陳粹芬回國,住在廣州,為他操持家務。
陳粹芬與孫中山原配盧慕貞曾經一起生活,相處和睦,情同姐妹,晚年亦得孫家後人奉養,亦被長房孫眉及盧夫人承認為妾。孫氏族人,還是十分尊重和在意她的!

1960
1029,陳粹芬病逝於香港,享年88歲。初時葬於香港九龍荃灣,後來由孫中山後人遷回中山市翠亨村孫氏家族墓地安葬。 


不少人認為陳粹芬對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付出良多,但最終一無所獲,有欠公允。曾於1942年,一位國民黨將領專訪陳粹芬,她說了一段話:「我跟孫中山反清建立了中華民國,我救國救民的志願已達,我視富貴如浮雲﹔中山自倫敦蒙難后,全世界的華僑視他為人民救星﹔當了總統之后,貴為元首,崇拜者眾﹔患難易,共富自古共貴難。我自知出身貧苦,知識有限,自願分離,並不是中山棄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負我。外界人言,是不解我。……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後,有了賢內助,諸事尚順利,應為他們祝福。中山一生博愛為懷,以華僑作為革命之母。著了《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五權憲法》,立志把中國變為民主國家,使人民有自由平等的幸福。他一生師基督,一無所私,二無所畏,可惜壯志未酬而逝,實為中國人之不幸!」


她把人生中最曼妙的年華都賦予給中華民族和一個她認為值得去愛的男人身上。
她也曾說:「沒有姐姐的辛勞帶養先生子嗣,沒有姐姐在家鄉照顧先生家眷,先生的革命不會這樣義無反顧,她只是盡到了一個照顧先生生活的責任,把一個和先生同樣鮮亮的光環套她身上,實屬不及……」。


她和元配夫人都是為了丈夫得到一位襯得起的「夫人」而放棄自己的「名份」,這就是「古女性」的風範吧!是她們心甘情願的,亦此生無悔。


國父推翻了封建制度,推翻了封建的製成品元配夫人,也順道响應那一夫一妻的制度,而即離即娶。革命烈士捐軀了,女性的幸福也
犧牲了,可幸還得到一點名份。

Monday, October 13, 2014

一個女人的悲歌

一百年前的今天,革命勇士在孫中山先生的努力下,推翻滿清皇朝,建立了中華民國。而孫中山先生就成為萬人景仰的國父。

國父為國民四出奔走為革命工作,值得我們尊重。正值革命的百週年,全球華人都進行著紀念活動,回顧國父的革命事蹟;歌頌國父的偉大功績之時,會否有人記起,這個成功人士或偉人背後的女人呢?

國父平生所遇女性無數,跟他拉上關係的,全部都是對他的革命工作,盡過很多努力的女兒家。歌頌偉人的文學著作,只管記載偉人的事績,後少數算他們的情史。

眾人都知「國母」是宋慶齡,其實孫先生的元配盧慕貞,才是那一個無奈又無言的「正牌國母」
。盧慕貞為了成全宋慶齡和丈夫的「婚事」,狠心地跟國父在日本辦理離婚手續,使國父得以正式跟比他少27歲的宋家二小姐慶齡,在宋家父母不願意下,合法地結為夫婦。

資深媒體人黃創夏先生,曾說過盧慕貞夫人的生平是一首悲歌。聽過「正牌國母」的故事,不知大家可有同感。



1883年秋,孫中山因在故鄉毀壞北極殿裏的神像,為恐觸怒鄉親,父母無奈地把兒子送往香港讀書,再到檀香山的長兄孫眉那裏;但孫中山因不滿大哥管束,負氣地在18854月,回到了故鄉翠亨村。當時,愛弟心切的孫眉看到弟弟性格倔強,實在難以管教,便想用婚姻來羈絆弟弟。孫眉促使父母為孫中山物色對象,母親楊太夫人認為同鄉盧耀顯之女盧慕貞與孫中山很相配,孫中山尊重父母的意思,便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在 1885年蚊盧慕貞結婚。可是,結婚三個月後,孫中山便於同年8月,離開家鄉再赴香港複學,他埋首書海,只有在假期才回故鄉團聚,對過門後才認識的夫人,開始時夫妻的感情並不深厚,但却相敬如賓。隨著時光的流逝,對盧慕貞加深了了解,漸為她孝順、勤勞和賢惠的行為所感動。在婚後的數年中,儘管回鄉並不多,但每次回家,盧慕貞總為他縫製一套新衣服和鞋襪;亦為他生下子女孫科、孫延和孫琬三人。由於盧氏自幼纏足,個性內向,所以孫中山到各處籌募搞革命時,往往不能一同相隨。

婚後
8年,孫中山到廣州開了「東西藥局」,並把妻子接出來。可是因為革命運動之故,孫中山又把妻兒送回翠亨村。189510月,孫中山策畫的「廣州起義」事洩失敗,連夜乘船逃離廣州,來不及回鄉救母護妻。經多番逃難,終於,在革命黨人的協助下,盧慕貞拖著婆婆楊太夫人,牽著四歲的孫科,抱著一歲的長女,挺著大肚子,和大嫂輾轉到了檀香山,投靠孫中山長兄孫眉。

流亡十六年,革命成功了,孫中山把她接到南京,於南京住了二十幾天後,在
1912325日 ,盧慕貞把兩個女兒留在孫中山身邊,一個人,孤伶伶回到睽別十六年的翠亨村老家。

盧慕貞知道,夫婿事業偉大,需要有更稱頭的伴侶帶在身邊,便親筆去信她熟識的革命元老廖仲凱夫人何香凝,說她能理解情勢,請何香凝告訴孫中山,遇到合適的女子,同意孫中山娶妾!

有一天,孫中山的秘書朱卓文風塵僕僕趕到翠亨村,拿了一封孫中山的親筆長信給盧慕貞。盧慕貞草草一看,還以為孫中山終於要「納妾」了。朱卓文心有不忍,終於開口向盧慕貞說:「宋二小姐是位很虔誠的基督徒」,停頓好久,朱卓文終於說出:「請您再往下看,信中,孫先生說得很清楚‧‧‧」;原來,信件竟然是一封「休書」!

1915
5月,盧慕貞打點行裝到了日本東京,又見到了孫中山,許多革命黨人,特別是反對孫中山和宋慶齡結婚的胡漢民等人,他們熱烈接待盧慕貞,並希望盧慕貞能讓孫中山回心轉意。

孫中山和盧慕貞閉室密談了許久,終於,門打開了,孫中山和盧慕貞併肩走出來,盧慕貞用悠悠的聲音,一字一字慢慢地說:「孫先生為革命奔走海外,身心交瘁,迫切需要有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現在有人願意照顧孫先生的生活,且有助於孫先生的活動。」頓了一下,盧慕貞說出「願意離婚」,伸出右手大姆指,方方正正地在孫中山準備好的離婚書上,蓋下了章。

她還送給宋慶齡一份禮物,是幅鴛鴦戲游荷花的大紅緞子繡花被面,還有一個精巧的首飾盒。那個首飾盒,是盧慕貞結婚時,大伯孫眉送給她的見面禮!首飾盒裡,有一條金項鍊和兩個鑲有藍寶石的金戒指,那是盧慕貞三十年以來,辛苦攢出來的私房錢。

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的第二天,就給在澳門的盧慕貞匯款,此後,一直到去世的十年時間裏,孫中山也一直關心著盧慕貞的生活和健康,他還與盧慕貞保持著書信往來。現在的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還保存著6封孫中山寫給盧慕貞的信。

與孫中山離婚後,盧慕貞一直蟄居於澳門,還信奉了基督教。1949年解放後,孫科蟄居香港,特接母親來港同住。每晚臨睡以前,必至母親寢室,看看被子蓋好了沒有。每天清晨6點禱告完畢,即侍奉母親到花園去散步。後來時局逆轉,孫科夫婦不得不先去法國,後往美國定居,盧慕貞則重返澳門生活。195297日,盧慕貞在澳門寓所病逝,享年86歲。

Friday, October 10, 2014

光源氏計劃


有次收到學生的電郵,問何謂「光源氏計劃」,並轉載來一篇文章關於國父的愛情歷程。「光源氏計劃」,留代後回分解,從轉載文章中,得知原來國父跟異性是這麼多姿多采的。

電郵的故事是這樣的:1885年,國父
19歲時,娶了18歲的盧慕貞,後育有三名子女。1891年,當他24歲時和只有18歲的秘書陳粹芬交往並娶為側室。1894年,年屆28,見到好友宋某一歲的女兒,開始光源氏計劃。1897年,31歲時,流亡日本,認識一名15歲的女僕淺田春,隔年認識10歲的大月熏;在日本期間,他周旋于淺田春大月熏之間。1900年9月20日上午,在神戶市相生町加藤旅館,跟淺田春相好。於1901年向正室盧慕貞提出離婚但未獲成功。36歲的國父在1902年向大月熏的父親提親,可惜被拒絕。翌年8月才能與大月熏訂婚,並在1904年7月19日與年僅16歲的大月熏正式成親,婚後三個月即回國,而大月熏則為他誕下一女。回國後,於1915年與盧慕貞正式離婚,並跟光源氏計劃成功的22歲宋慶齡結婚。一直活到59歲。

其實這個故事,是台灣網上牽出來的,既然是故事,其虛實不必去追查,但這故事引出的「
光源氏計劃」,都值得去研究一下的!

光源氏計劃」在日本漫畫《城市獵人》中出現過;
孟波所說的「光源氏計畫」,其實是指日本著名小說"源氏物語"裡的光源氏,光源氏是一位長相十分俊美的皇子 , 卻因母親身份低賤而被貶為臣下 , 因為母親早逝 , 他父親又迎娶一位與他母親長相相似的女子做妃子 , 而他卻愛上那位妃子 , 苦於戀情無法實現 ,有天在山上撞見與那位妃子有血親 . 而且長得相似的小女孩 8歲的紫之上,他便把她帶回去 , 照自己期望扶養 , 在她長大後娶她為妻。
其實「光源氏計劃」,就是指找一個小女孩 , 照自己的期望扶養她 , 讓她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女性 , 然後娶她為妻。而在上述國父故事中,國父或者只是看中宋家的一歲大小姐而已,相信他沒有指明要宋家如何去教養這位小姐吧!但他跟日本少女的婚姻,頗吻合「光源氏計畫」的精神。

翻看我國的歷史,歷來已有這種風氣的。如
宋朝文學家蘇軾與妾侍王朝雲的故事,王朝雲本是歌妓,十二歲進蘇家為婢,得到蘇軾及其繼室王閏之的寵愛,蘇軾教她讀書,約十八歲時被蘇軾納為妾,那管它叫甚麼計畫呢!

 

國父情

中華民國成立了。孫中山先生也成為偉大的國父。

國父莊嚴偉大形象的背後,有很多野史記載他的多姿多采的感情事蹟。他生命中的女人究竟有幾多位?具明確考據的,至少有盧慕貞、宋慶齡、陳粹芬三人。

孫中山生於仍是封建的社會。一八八四年,他十八歲時,奉父母之命與小他一歲的盧慕貞成婚。盧慕貞是個性內向的傳統舊式婦人,與曾留學海外的孫中山在思想和生活上的共通點不多,感情談不上深厚,結婚只是一個責任;盡管如此,他們兩人都育有三名孩子。一九一五年,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結婚前,徵求元配盧慕貞的同意與她離婚。其後盧氏多居住於澳門,曾隨兒子孫科居往香港及美國,八十六歲病逝澳門。
宋慶齡來自顯赫的上海宋氏家族,她在廿二歲的青春年華,私奔到到日本去嫁給年將五十、正流亡海外的孫中山,自此她的命運與孫中山繫在一起,在中國歷史中被尊為「國母」。孫中山一九二五年逝世時,她才卅二歲。
   

  除了這兩位有婚姻關係的妻子之外,還有一位與孫中山相伴十多年的革命伴侶陳粹芬。


一八九一年,當孫中山在香港就讀西醫書院時,與小他七歲的陳粹芬相識,兩人不久便在香港同居。此後十多年間,陳粹芬追隨他奔走革命,為同志洗衣做飯、親身參與各種危險的地下運動,也陪伴他流亡海外,是孫中山革命初期的親密戰友。



關於兩人分手的說法並無定論。據聞孫家中人對她一直尊重,後來她轉往南洋做生意,享年八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