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 2013

赤柱

圖文載於:
http://www.weshare.hk/madamebianca/articles/758118
前年到過赤柱一趟,很不喜歡現時赤柱的樣子。

過往,很多昔日的建築都可以在赤柱見到,這一干建築,不是變了商店,就是那些重組的建築,所謂的保育,就是把保育變為營商。雖然保育需要金錢,但亦不至於那樣謀取暴利,保育了的舊建築,就變成只供富人享用的地方。有了赤柱廣場,美利樓、騎樓柱等等也被搬到這裏「安放」,這就叫作保育!

  
本來赤柱是一處很優美的地方,自從發展成旅遊區以來,那裏混雜了人群,很難重拾往昔的幽靜。

  
英國佔領香港後,進行了人口調查,整個香港島約有7450人,人口最多的村落就是赤柱這個漁村,規模也是最大,人口為二千,還是全島的「首都」,維多利亞城落成之前,赤柱(Chek Chu)曾是香港島的行政中心。




↑1841
年香港的人口統計


赤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初時那處有很多木棉樹,而在紅色的木棉花盛開時,四周都見到一棟棟赤色的柱子,人們就把那地方叫作赤柱;英文名字Stanley,則是取用了當時的英國首相史丹利勳爵(Lord Stanley)的名字。


赤柱一直以來都是軍事據點。早於清朝,赤柱已有名為赤柱汛的營汛。在英國殖民地時期,英軍在赤柱黃麻角設立軍營以防範日本侵略。日戰期間,駐港英軍在赤柱受日軍攻擊。香港日治時期,黃麻角道一帶,都差不多全被日軍佔領。赤柱的監獄成為白種人的集中營。昔日在赤柱的英軍軍營在香港主權移交後,亦交由人民解放軍使用。


 

↑黃麻角道北接自赤柱村道與東頭灣道的交通交匯處

 

↑由此處直去可到赤柱軍人墓場




↑赤柱軍人墓場

 

↑赤柱舊警署,現已成為超市,
二次大戰期間日軍曾徵用為分區總部,並加建殮房


 

↑↓郵局仍在

 





↑聖德蘭學校

 

↑赤柱航海學校




↑聖士提反書院,曾被日軍用作戰俘營


赤柱,亦可說是「坐監」的代名詞。赤柱監獄
Stanley Prison)位於東頭灣道99號,為高度設防的監獄,於19371月落成,用作囚禁男性成年犯人。死刑(絞刑)亦由域多利監獄改移到赤柱監獄執行,直至1966年秋季最後一個死刑犯被處決為止。死刑犯的遺體會被安葬在赤柱監獄附近的墳地,家屬可向食環署申請「撿拾骨殖許可證」,待食環署署長及懲教署批准後,就可領回死囚骸骨。

 

↑赤柱監獄外,左方為職員訓練學院


↑赤柱監獄外貌


↑文滙報刊出埋葬死囚的墓地,用號碼去辨認

因為工作關係,有一小段時期,Madam對赤柱有較多的認識,那時的赤柱還是一個很純潔的地方,第一天入學堂時,就到村仔(赤柱市集)買磨鞋布,男的就到村仔「飛髮」,村仔的舖子不太多顧客,主要是洋人遊客,因為貨品絕對不適合本地人的。那時,更沒有赤柱廣場;美利樓、和安大押、卜公碼頭等還在原處,現在它們變了赤柱的新移民,也吸引了更多遊人,「市集」也變成「市雜」了!
  



↑今日的赤柱市集路口

依然尚存的當然是座鎮的觀音像、天后廟、還未被列入古蹟的八間屋、軍人墳場和炮台;還有一定要去參觀的懲教博物館。



↑天后廟

 
 

↑八間屋


 

↑懲教博物館

 

↑博物館對出可看到美麗的海灣景色及風帆活動

萬物不斷變動,空間、人物也在變,舊日的一切,亦變成模模糊糊的記憶,收藏在心內的博物館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