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6, 2013

雀仔橋




到醫院道做講座,離開時嘗試往下走,由大馬路(皇后大道西)離開。學校有另一出口,一出外面,看見雀仔橋。據說,該處在上世紀初,是雀鳥小販集中地, 所以得了「雀仔橋」這個稱號。



雀仔橋在今時今日,知道的人不多,但若說「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相信不少人認識,雀仔橋就在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下面。


 

↓今日的雀仔橋,後面的藍白孤形建築物為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
 

經歷無數歲月,
雀仔橋依然是雀仔橋,難得它仍然存在,亦成為那一帶的地標。這條橋成弓形,橋下沒有流水,所謂橋,本是一條通往「海員醫院」的堤道。雀仔橋對開的皇后大道西本來是沿著海旁的馬路,現在仍然存在的橋,可見到大麻石躉和石牆升起的路基,這或可見證著昔日雀仔橋實為一道海旁防波的海堤。

「海員醫院」就是「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的前身。

「海員醫院」建於1840年初。1848年,香港第一宗用哥羅芳作麻醉劑施行的外科手術,就是於在這間醫院進行。同年,海員醫院遷往灣仔現在的律敦治醫院位置,原址亦改為香港第一間公立醫院,國家醫院GOVERNMENT CIVIL HOSPITAL。不過,國家醫院要到了1864年才開始診治華人。國家醫院被1874年的「甲戌風災」所吹毀,數年後才重建。到了1950年,再度改建為現時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

雀仔橋一帶,昔日是非常旺場的地方。

 
↑昔日雀仔橋口的店舖

18511228日,中環永和街的一場大火,焚毀了四百多間房屋,災場範圍伸延至雀仔橋一帶。事後,當局將燒毀的磚瓦木石作堆填物,在災場對開的海灣進行填海,開闢了多條街道,包括文咸街、蘇杭街、摩利臣街、高陞街及永樂街等,這等街道,逐漸成為一個華人商業區。而從1900年代起,這一帶亦演變為華人的住宅。

1870年代,「高陞戲園」在雀仔橋對面的甘雨街旁開業,成為華人的娛樂場所。「高陞戲園」於1928年進行重建工程,又改名高陞戲院,戲院1971年結業,拆卸後建為住宅樓宇橋發大厦。

 
↑約1900年的雀仔橋(向東方向),三角屋頂的建築物為第一代的高陞戲院

高陞戲園內曾有一間「武昌酒樓」,而其東鄰亦有一間「得男茶樓」,兩者皆負盛名,但現在已不存在。

1911, 為方便醫院的病人和坊眾,當局在「雀仔橋」橋底設立一間地下公廁,橋上面仍用作行人路,直通國家醫院。公廁建在下面與行車馬路一牆之隔。一邊如廁,耳邊就清晰聽到行車聲及震動聲。地下公廁都在八十年代被市政事務署封閉。


↑1989年的雀仔橋(方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