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0, 2014

花崗岩

近日,當局指高鐵的延工,是因高石層及花崗岩而受阻。其實一般在港做建築工程的,不會不知道曾有很多的建築工程,就是因地下的花崗岩石層而拖延了工程,銅鑼灣的興利大厦(今希慎廣場) 。那些工程師必應已探勘到的。

花崗岩又稱為麻石,遍佈港九新界。香港開埠早期的建築,據說就是從各離島搬到港島作建屋的材料;如舊郵政總局(今環球大厦),就是用花崗岩石築成的。可惜這等建築物也紛紛被拆去,那些石頭或許已搬去填海了。

 

舊郵政總局

花崗岩,英文為granite,是從拉丁文granum來的,意指顆粒。花崗岩就是一種附有明顯小黑點,而整體顏色較淺的岩石,是經火山活動而形成。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槳或灰燼、石礫等,在地下深處經冷凝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崗岩是岩漿和沉積岩經變質而形成的片麻巖類或混合巖化的岩石。

花崗岩質地堅硬緻密、強度高、抗風化、耐腐蝕、耐磨損、吸水性低,色澤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築的好材料。可惜它不耐熱;亦有發現一些地方的花崗岩會溢出氡,一種天然放射性氣體,會使人罹患肺癌。

香港花崗岩分佈於市區,包括港島北部及東南部,九龍半島,葵涌,荃灣,沙田,大埔,屯門、青山、元朗、大嶼山東北及南部、長洲及南丫島等。市區大部份見得到的花崗岩剖面都被水泥或植坡蓋著,或受嚴重風化影響。而有說香港三成半的土地都是由花崗岩組成!

香港歷史博物館介紹香港的地質,就有介紹香港的岩石:


Conglomerate礫岩


Marble大理岩


Sandstone砂岩


Granite花崗岩



Granodiorite花崗閃長岩



Porphyritic Rhyolite斑狀流紋岩

Friday, April 25, 2014

堅道快消失的两幢建築

這是由新地及有關人士持有,去年透過強拍,以作價七億三千萬元統一業權的堅道格蘭大廈和堅信大厦。


格蘭大廈於1959年落成,樓旁每層有長走廊,很似徒置大厦。

   

堅信大厦則落成於1961

不久的將來,這裏便煥然一新了,舊建築又會成為集體回憶!






















中間還可看到舊聖若瑟台和高主教書院間的石墙

Thursday, April 24, 2014

何謂A菜

昨晚看肥媽那平DD節目,她指A菜即油麥菜;其實A菜和油麥菜是兩樣不一樣的東西。或者,不是肥媽「乜都吾識」,是資料搜集的人兄不假求証、網上太多錯料、人云亦云還是以訛傳訛罷。傳媒,尤其是電視節目中「亂放流料」,錯誤不停傳下去;假以時日,錯誤亦變真確了;人類受害不淺。

關於A菜,向台灣方面求証一下吧!


A菜


萵苣就是一般人熟知的A菜,俗名「妹仔菜」、「鵝菜」等等,原產於地中海沿岸,葉呈尖形,吃來有點苦味。A菜大約在10世紀初傳入中國時,須以千金的銀碼,才得以吃到這種略帶苦味的青菜,所以有「千金菜」這樣的別稱。

萵苣是菊科,萵苣屬,可分為葉用和莖用兩類。萵苣的名稱很多,在本草書上稱作「千金菜」,「萵苣」和「石苣」。葉用萵苣又稱春菜、生菜,莖用萵苣又稱萵筍、香筍。

因為油麥菜和萵苣長得差不多,口感也相似,就容易被誤為同一種蔬菜。其實,油麥菜和萵苣雖然是親戚,但卻是兩種菜,而且營養也有差別。


    


      莖用萵苣


從各方資料所得,在外形上,萵筍的葉子寬大,菜莖的樣子像筍一樣,但較粗大。而油麥菜的葉子細長平展,葉邊形齒狀,菜莖則細短,好像是縮版的萵筍。萵筍和油麥菜都屬萵苣屬,萵筍屬于莖用萵苣,油麥菜屬於葉用萵苣的一個變種——長葉萵苣。相比來說,油麥菜跟人們熟悉的生菜更相近。


油麥菜

油麥菜葉子呈長披針型,脆嫩清香,有“鳳尾”之稱。含大量維生素和鈣、鐵、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油麥菜的營養比生菜略高,而遠優於萵筍。跟萵筍相比,油麥菜的蛋白質含量高40%,胡蘿卜素高1.4倍,鈣高2倍,鐵高33%,硒高1.8倍。


田上的葉用萵筍


萵筍有開通疏利、消積下氣的作用,對促進消化有幫助;而油麥菜有清肝利膽和養胃的功效。其莖葉中味道微苦的萵苣素,有鎮痛催眠、降低膽固醇、輔助治療神經衰弱、清燥潤肺、化痰止咳等功效。油麥菜還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Madam曾於春節期間,在街市買到萵筍。問賣菜郎那品種的名字,賣菜郎答此乃油麥菜芯!算了,就統稱油麥菜或A菜吧,因為你說葉用萵苣,街市的人類會以為你傻的!

至於「A菜」名字的由來,則難確認了。又說回台灣,那處乃閩南人地方,閩南話叫餵豬的兜子作「er a(入聲) 」,似A,而那些餵豬的菜放在兜子內,便叫似「A菜」,但不知昔日台灣人是否用葉用萵苣去餵豬。

講到餵豬,Madam又想起老媽曾說過,莙薘菜及蘿蔔苗(即蘿蔔的葉),在中國農村是用來餵豬的,樣子跟A菜有很多相似之處。

莙薘菜(chard, Swiss chard)原產歐洲南部,公元5世紀由阿拉伯傳入中國。廣東人認為莙薘菜寒涼,有微微苦澀,亦因粗生易大,農家常用來餵豬,所以稱之為豬乸菜,台灣叫豬婆菜。

    莙薘菜

莙薘菜,莙是大塊的葉,薘是藻類植物,以外型取其名。它又名菾菜,「菾」、「甜」相通。莙薘菜是甜紅菜(beetroot)的變種,在歐洲很常見,老外可有想到此原產地中海的莙薘菜,傳至中國的廣東,竟淪為養豬飼料。

至於蘿蔔的葉,形狀亦跟A菜很似呢!


 









 蘿蔔葉

Thursday, April 10, 2014

英國的母親節




 







上月30日,在英國Swansea的誼子於whatsapp傳來一個訊息:Happy Mothers Day;看到即時以為他「玩嘢」,細想一下,啊!是英國的母親節!其日期有別於國際的母親節。




英國的母親節應為Mothering Sunday。每年的日期不同,但必定是四旬期內的第四個星期日。




四旬期依復活節計算,是復活節(星期日) 前的40日開始。復活節則是春分後過了第一個月圓之後的星期日。






Mothering Sunday的來源沒有正式的記錄,但相傳是古羅馬人祭祀名叫Cybele Mother Goddess(母親女神)的日子。亦有說,耶蘇復活後,教會敬拜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的日子。因此,這個節日跟宗教有很大的關係。




1600 年的時代,英國很多家貧的兒童,在十歲後會離開家園往當學徒或家庭傭人的工作,而每年的四旬期內的第四個星期日,主人家會給他/她們放假,以便他們回到家鄉嬰兒時洗禮的教堂(Mother Church)朝拜。他們會帶回禮物、
鮮花和糕餅,探會他們的母親,故亦被命名為Mothering Sunday




以後,英國人就把這日作為母親節Mothers Day






在英國,母親節時,他們習慣做一個叫Simnel Cake的乾果蛋糕。蛋糕頂部是一層marzipan (杏仁糖餅皮) 。上面再放上11個小杏仁餅球作裝飾,代表 11個門徒,除去背叛了耶穌的猶大。

















Simnel蛋糕在今天的英國很多地方仍流行,可是,因為在四旬期教徒多守齋及節食,所以會留待復活節那天才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