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6, 2013

昔日精神病院


高街有間鬼屋,很多香港人都知道,而在傳說中,鬼屋前身乃是一座神經病院。

在歷史上,高街鬼屋本來是國家醫院的護土宿舍,只是後來宿舍部份撥作神經病院女病房而已。正式的神經病院名為域多利精神病院,位於西營盤東邊街旁從高街至般咸道一段,即現在的東邊街美沙酮診所和戴麟趾康復中心的位置。

新舊地圖對比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高街鬼屋(國家醫院女護士宿舍)

香港開埠初期,沒有設立精神病院。那段時間,外籍精神病人會被禁於域多利監獄(當時叫中央監獄 Victoria Gaol),等候遣送回國;華籍病人則囚禁於東華醫院「癲人房」的暗室內。



 中央監獄 Victoria Gaol,內設癲房,關禁外籍精神病人,待遣返原地


東華醫院設有華人癲房


直至1875年,當局將荷李活道和鴨巴甸街交界的一間破屋,作為第一間臨時神經病院 (地點為現時仍存在的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位置) 1880年,臨時神經病院遷往醫院道(國家醫院的位置) 。那時代的神經病院,被稱為癲房或癲狂院。

1884年,當局在西營盤東邊街盡頭興建了一所外籍人士精神病院(現戴麟趾康復中心的位置)。而在1891年,當局又在前面東邊街建立華人癲房(今東邊街美沙酮診所的位置)1906年,立法局通過法例(The Asylum Ordinance) ,將兩所癲房合併,成為附屬國家醫院的高街域多利精神病院Victoria Mental Hospital,到瑪麗醫院在1937年落成,域多利精神病院才獨立。

域多利精神病院共供應84個床位,故常出現擠迫情况,為了舒緩病床不敷應用,院方便在東邊街另一旁的國家醫院女護士宿舍撥作女病房。

























↑ 1940年代,圖片看上去像是三部份為一座建築物,其實應非該是三座建築,當中還隔著一條東邊街


1961327日,新界青山(屯門區)的青山醫院啟用,才取代了域多利精神病院。

外籍人士精神病院在1960年代末拆卸後,改建成戴麟趾康復中心,提供精神科門診、社區精神科、日間醫院、老人精神科等服務。華人精神病院仍然保留,初期地下改為麻瘋病診所,一樓改為霍亂病院,1972年起改作美沙酮診所。



昔日華人精神病院(東邊街美沙酮診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