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西一帶,在「風月區」的背後,就是香港的高級學府:香港大學。
1903年,港府因要管理當時的衛生問題,下令所有在人口密度高的水坑口及皇后大道西一帶的妓寨,遷往石塘咀。石塘咀原為石礦場,政府將它平整,用作發展,所以就將妓寨移徒到該處,限期至1906年。1903年8月,石塘咀屈地街旁的填海地推出拍賣,被發展為酒樓和風月區。現時仍縈繞不少人腦際的「塘西風月」歷史,便從此開始了。
所謂「塘西」,是指西營盤「龜背」(今聖類斯中學對落的小山崗)以西,屈地街旁煤氣公司後鄰迄至卑路乍街的一段皇后大道西,以及縱貫的山道及山道旁的南里和德輔道西。1930年代,自香港大學對開處通往德輔道西的山道,建有一條大水坑,故塘西又叫「新水坑口」。
很多昔日的塘西地方現在已不存在,消失了的有遇安台連接南里、和合街、日富里、堅尼地城新海旁、加倫台,甚至公眾殮房所在的保德街。這一帶除了各家「持牌」上、中、下等妓寨外,還有大小酒樓、俱樂部、樂社(八音館)等。亦有戲院如太平、新新影畫,遊樂場如太白樓等配套設施非常完善。不少這一帶的樓宇,亦成為「紅牌阿姑」的私人香閨。一時間,塘西成為馳名的銷金窩,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勝地;並成為香港大學的近鄰。
1923年,港紳周壽臣在定例局(立法會)提出將香港大學遷移,他認喎「大學為潛修之所,不宜附近石塘咀。再者,大學應有遊戲廣場,故應在九龍建校。」但反對者指出「大學生得教員善教化,雖近石塘而不致染其惡習,若自暴自棄者,雖遠離妓院亦不能阻其狎遊。若因石塘之喧呶,宜將妓院他遷!」
由於反對派議員者眾,他們對港大師生及教員的「善教化」投信任票,所以港大才得以迄今仍存於此。
這又是一個「邪不能勝正」的好証明。
↑1915年的塘西
↑塘西風月區地圖
↑約1880年石塘咀,煙窗旁是屈地街,右方是「龜背」的皇后大道西
↑約1905年從薄扶林道望塘西風月區全景,曲尺形的明渠是山道
↑約1920年位於塘西山道頂的香港大學
↑1920年位於石塘咀山道的茶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