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4, 2014

何謂A菜

昨晚看肥媽那平DD節目,她指A菜即油麥菜;其實A菜和油麥菜是兩樣不一樣的東西。或者,不是肥媽「乜都吾識」,是資料搜集的人兄不假求証、網上太多錯料、人云亦云還是以訛傳訛罷。傳媒,尤其是電視節目中「亂放流料」,錯誤不停傳下去;假以時日,錯誤亦變真確了;人類受害不淺。

關於A菜,向台灣方面求証一下吧!


A菜


萵苣就是一般人熟知的A菜,俗名「妹仔菜」、「鵝菜」等等,原產於地中海沿岸,葉呈尖形,吃來有點苦味。A菜大約在10世紀初傳入中國時,須以千金的銀碼,才得以吃到這種略帶苦味的青菜,所以有「千金菜」這樣的別稱。

萵苣是菊科,萵苣屬,可分為葉用和莖用兩類。萵苣的名稱很多,在本草書上稱作「千金菜」,「萵苣」和「石苣」。葉用萵苣又稱春菜、生菜,莖用萵苣又稱萵筍、香筍。

因為油麥菜和萵苣長得差不多,口感也相似,就容易被誤為同一種蔬菜。其實,油麥菜和萵苣雖然是親戚,但卻是兩種菜,而且營養也有差別。


    


      莖用萵苣


從各方資料所得,在外形上,萵筍的葉子寬大,菜莖的樣子像筍一樣,但較粗大。而油麥菜的葉子細長平展,葉邊形齒狀,菜莖則細短,好像是縮版的萵筍。萵筍和油麥菜都屬萵苣屬,萵筍屬于莖用萵苣,油麥菜屬於葉用萵苣的一個變種——長葉萵苣。相比來說,油麥菜跟人們熟悉的生菜更相近。


油麥菜

油麥菜葉子呈長披針型,脆嫩清香,有“鳳尾”之稱。含大量維生素和鈣、鐵、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油麥菜的營養比生菜略高,而遠優於萵筍。跟萵筍相比,油麥菜的蛋白質含量高40%,胡蘿卜素高1.4倍,鈣高2倍,鐵高33%,硒高1.8倍。


田上的葉用萵筍


萵筍有開通疏利、消積下氣的作用,對促進消化有幫助;而油麥菜有清肝利膽和養胃的功效。其莖葉中味道微苦的萵苣素,有鎮痛催眠、降低膽固醇、輔助治療神經衰弱、清燥潤肺、化痰止咳等功效。油麥菜還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Madam曾於春節期間,在街市買到萵筍。問賣菜郎那品種的名字,賣菜郎答此乃油麥菜芯!算了,就統稱油麥菜或A菜吧,因為你說葉用萵苣,街市的人類會以為你傻的!

至於「A菜」名字的由來,則難確認了。又說回台灣,那處乃閩南人地方,閩南話叫餵豬的兜子作「er a(入聲) 」,似A,而那些餵豬的菜放在兜子內,便叫似「A菜」,但不知昔日台灣人是否用葉用萵苣去餵豬。

講到餵豬,Madam又想起老媽曾說過,莙薘菜及蘿蔔苗(即蘿蔔的葉),在中國農村是用來餵豬的,樣子跟A菜有很多相似之處。

莙薘菜(chard, Swiss chard)原產歐洲南部,公元5世紀由阿拉伯傳入中國。廣東人認為莙薘菜寒涼,有微微苦澀,亦因粗生易大,農家常用來餵豬,所以稱之為豬乸菜,台灣叫豬婆菜。

    莙薘菜

莙薘菜,莙是大塊的葉,薘是藻類植物,以外型取其名。它又名菾菜,「菾」、「甜」相通。莙薘菜是甜紅菜(beetroot)的變種,在歐洲很常見,老外可有想到此原產地中海的莙薘菜,傳至中國的廣東,竟淪為養豬飼料。

至於蘿蔔的葉,形狀亦跟A菜很似呢!


 









 蘿蔔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