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典文學,是四書五經。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則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之中,以《周易》為眾經之王、五經之首。
《周易》,一般被稱為「易經」,亦是中國文化之源。
周易哲學的發展:
(一)伏羲氏畫卦:古代傳說伏羲氏畫八卦,為易經哲學的創始者。
(二)周文王演易:殷商之末,殷紂在位,當時天下大亂,周文王以憂患之心,在獄發揚易經哲學,把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將伏羲氏的八卦哲學,進一步落實到民生日用上。
(三)孔子贊易:文王後五百餘年有春秋之末的孔子。他繼承伏羲、文王之緒,對易經哲學宏揚開創,作十翼去解釋文王的六十四卦及卦、爻辭,摒除筮術占斷的神道氣氛,純粹以哲學思想說明吉凶之故,使易經成為純粹哲學思想之書。
《周易》集中反映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現象和發展變化的總規律。其宇宙觀主要體現在「太極」與「三才」之中。「太極」是《周易》哲學的最高範疇,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也就是宇宙的本源。《周易》所持的是一種樸素唯物論。在《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中,人與天地並列,要將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才能真正發現其中的運動規律。這種思想,就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觀念的源頭。易道講究陰陽調和、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周易》哲學與《周易》的卦爻辭,包含十分豐富的人生哲理。研究《周易》不應該把它視為占卜工具,而是應該揣摩、領會其中的人生哲理,用以指導人生。正因如此,古人才將《周易》看成是一本「寡過之書」,也就是通過學習《周易》的智慧,達到少犯錯誤的目的。
《周易》的人生哲學基礎,是認識世界正處於不斷變化與發展之中,「易」,就是變化。《周易》提出「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以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
《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傳》明確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裡的天,是指自然界;天行,就是自然的運行、自然的規律;既然自然的規律無休無止,那麼人也應該效法這一點,自強而不息。將這個放在第一卦裡,可見「自強不息」思想在《周易》中是有著特殊的地位。經細心研究六十四卦的爻辭中,便可知《周易》不是說人命由天,人自身的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這就是自強不息的意義了。
《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根本,而《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於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中。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一直以來,都因我們民族以易道精神去行事作業。可是,環顧現今社會,中華民族懂得易道之士,似乎少之又少。經過腐敗的滿清時代,中國很多經典的文學著作,都被外番盜去,只能從外國的博物館或圖書館才能找到;中國現時的人民,可能經過一輪「文革」,真的把「文化」革走而只顧追求所謂的「文明」及「進步」,把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幾乎毀滅了。更可惡的所謂「玄學家」,長久以來,都把如斯偉大的哲學,用作不著邊際的神怪占卜上。
今日再有幸跟黎世寬老師學習「周易乾坤文言」,又可學到這偉大的中國文化和再深入了解哲學之「道」;亦很希望此幾為人遺忘之哲學,能重新發揚開去,使現時陷於爭鬥、爭議的人和事,能以「易道」去解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